首页 资讯 正文

光伏发电让营区供电不间断 跟随记者探访军营建设新成效

体育正文 257 0

光伏发电让营区供电不间断 跟随记者探访军营建设新成效

光伏发电让营区供电不间断 跟随记者探访军营建设新成效

——七七事变与全国性抗日战争(kàngrìzhànzhēng)爆发 卢沟桥之(zhī)岁月(中国画,中国美术馆藏,入选纪念中国人民(rénmín)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 陈辉 作) 北京西郊,卢沟桥下,永定河水静静(jìngjìng)流淌。 河畔的(de)宛平城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(zhōngguórénmínkàngrìzhànzhēngjìniànguǎn)巍然矗立。广场上,象征国人苏醒的“卢沟醒狮”雕塑仿佛正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。 在宛平,我们至今仍能(réngnéng)听见那熟悉的歌谣:“卢沟桥,卢沟桥,男儿坟墓在此桥,最后(zuìhòu)关头已临到,牺牲到底不屈挠!” 卢沟晓月,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,寓意着(zhe)和谐安宁。 1937年7月7日夜,阴沉,无月。中华大地,安宁(ānníng)不再。 这天深夜,日军诡称(guǐchēng)一名士兵“失踪”,蛮横要求进入(jìnrù)宛平城(wǎnpíngchéng)搜查,遭中国守军拒绝后,即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,并悍然炮轰宛平城。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此开始。 卢沟桥畔(pàn)的(de)枪声,激起中国人民奋勇反抗,吹响了全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。 卢沟桥事变后第4天,新西兰记者詹姆斯·贝特兰来到北平。贝特兰在(lánzài)报道中写道(xiědào):“1500年前,中国用书籍征服了日本;而现在,日本却用坦克和大炮(dàpào)来答礼。” 日本,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,用长达(dá)半个世纪(bàngèshìjì)的蚕食和侵略,翻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(yīyè):甲午战争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(pēnghúlièdǎo),1900年(nián)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北京,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、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,1914年侵占青岛,1915年提出(tíchū)“二十一条”,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、侵占中国东北全境,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…… 一把斧头、几根木棍捆在一起,拉丁语叫Fasces。它是一种(yīzhǒng)刑具,也象征着权力(quánlì),后被音译为:法西斯。 1919年3月,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“战斗的(de)法西斯党”。同一年,希特勒(xītèlēi)加入“德意志工人党”,在党内推行“德国法西斯主义”,即“纳粹主义(nàcuìzhǔyì)”。 也(yě)是在这一年,一个住在上海的日本人北一辉,苦心炮制出一部《日本改造法案大纲》,疯狂(fēngkuáng)鼓吹侵略理论和法西斯政纲。 随后,这部让人(rén)匪夷所思的大纲竟然堂而皇之进入日本皇宫“大学寮”。东西方法西斯的邪恶轴心连在一起,为侵略找到借口。大批日本少壮派军官眼光贪婪地(dì)盯(dīng)向彼时孱弱的中国。 这份贪婪(tānlán),我们可以从(cóng)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展陈的档案中看出端倪。 “惟欲征服支那,必(bì)先征服满蒙;如欲征服世界,必先征服支那。” 这是1927年7月,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(tiánzhōng)义一上奏给(gěi)裕仁天皇的奏折,也就是臭名昭著的《田中奏折》。 日本此后的对外侵略战争,正是按奏折中的设计进行(jìnxíng)的。 10年(nián)后,在中国的版图上,日本军事力量的存在已(yǐ)令人触目惊心——东北盘踞着日本关东军,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扬威耀武,日本战舰在中国内河近海随意(suíyì)停泊、游弋。 在北平周围,不仅分布着近万日本(rìběn)(rìběn)的中国驻屯军,北面的热河还集结有日本关东军,东面有日本扶植的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伪保安队17000余人,西北面(xīběimiàn)的察哈尔有伪蒙军约4万人。 谁都知道,日本对华发动全面侵略(qīnlüè)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借口。1937年7月7日,这头(zhètóu)贪婪的野兽终于等不及了。 征服中国是日本(rìběn)法西斯集团争霸世界的(de)既定方针和关键步骤。在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初步形成,其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矛盾构成世界主要矛盾的形势下,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(zhànzhēng),已超出中日两国的范围,而成为(chéngwéi)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。 “中国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(de)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……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。”这是九一八事变(jiǔyībāshìbiàn)前,板垣征四郎给关东军动员时(shí)的讲话。 在日本侵略者眼中,中国是(shì)一个混乱(hùnluàn)、分裂、缺乏组织和团结的国家。 正因为如此,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关东军仅仅用了4个月零18天,就将相当于日本国土3.5倍(bèi)的东北(dōngběi)大地侵吞。 然而,卢沟桥不是(búshì)柳条湖,1937年(nián)的中国也不是1931年的中国,更不是1895年的中国。 此时的中国,在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努力下,英雄的人民(rénmín)正在觉醒(juéxǐng)。 “平津危急!华北(huáběi)危急!中华民族危急!” 7月(yuè)8日,卢沟桥事变(lúgōuqiáoshìbiàn)爆发后第二天,中国共产党通电疾呼: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,才是中国的出路;号召全国人民、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,筑成(zhùchéng)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,抵抗日本的侵略。 当天下午,蒋介石收到(shōudào)毛泽东、朱德等人联名发来的电报,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,保卫平津、保卫华北(huáběi)、收复失地,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(wèiguó)效命,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。 正在延安访问的美国记者海伦·斯诺报道(bàodào):“红军一直处于动员状态,5分钟之内就能作好开往(kāiwǎng)前线的一切(yīqiè)准备。七七事变后,他们更是心急如焚,整装待发。” 在中国共产党(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)的(de)倡导和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热潮的推动下,国民党的抗战方针和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。 “如果战端一开,那就是地无分南北,年无分老幼(lǎoyòu),无论何人,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(zérèn)。”7月17日,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演说。 对蒋介石(jiǎngjièshí)的这次谈话,毛泽东予以积极地评价:“这个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,为国民党多年(duōnián)以来在对外问题(wèntí)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,因此受到了我们和全国同胞的欢迎。” 以(yǐ)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,中国由此进入(jìnrù)全民族抗战阶段。 不久,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出现在人们眼前——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,并肩(bìngjiān)站在了一起(yìqǐ)。 这一次,曾被国民党以10万大洋(dàyáng)悬赏(xuánshǎng)的红军将领和曾率军“围剿”他的对手,进入了同一个战壕。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(wàiyùqíwǔ)。1937年8月25日,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,将中国工农红军(hóngjūn)第一、第二、第四方面军(sìfāngmiànjūn)及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。民族危急关头,中国共产党领导(lǐngdǎo)的红军将士,主动放下恩怨,与昔日的对手并肩走向抗敌战场。 在忻口,八路军与国民党军联合作战,歼灭日军(rìjūn)2万余人,创造了国共两党在军事(jūnshì)上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。 海伦·斯诺在《续西行漫记》中这样说道:“孙中山与其同志奋斗了40年(nián)尚未成就的事业(shìyè),1925至1927年流产(liúchǎn)的大革命(dàgémìng)尚未成就的事业,由日本人的入侵迅速完成了:这就是从根本上唤醒地球上最伟大的一个民族。” 山西大同灵丘县。山雨过后,平型关(píngxíngguān)烈士陵园(lièshìlíngyuán)芳草如茵。这里安睡着556位烈士。 1937年9月25日,八路军第115师东渡黄河(huánghé),进入山西灵丘与(yǔ)繁峙两县交界处的平型关伏击阵地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从上午7时持续到下午13时——长长的山谷(shāngǔ)间,留下了日军(rìjūn)1000多具死尸。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。 全民族抗战的号角(hàojiǎo),响彻每一寸山河。 初夏的成都,已起热浪(rèlàng)。 人民公园门口,无名英雄铜像(tóngxiàng)静静挺立。一名年轻的川军战士,脚穿草鞋,身着短裤和旧式军服,手里端着一杆老旧(lǎojiù)步枪(bùqiāng),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态。 这是抗战川军(chuānjūn)英勇形象的(de)缩影。当年,30万川军从这里走出去,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。 就在七七事变爆发的(de)前一天,川军整军会议在重庆行营召开,“各路诸侯”与国民党军政(jūnzhèng)部长何应钦讨价还价,争吵不休。7月(yuè)8日一早,何应钦通报了七七事变的消息,原本一片混乱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,接着就是呐喊:我们(wǒmen)愿率所部,参加对日作战! 国难当头,家国情怀、民族大义,被唤醒(huànxǐng)了。 川军出夔门(kuímén),滇军渡金沙,湘军走三湘……这些曾经旗帜不同的军队,在(zài)上海、在太原、在台儿庄血肉相融。 重庆市谢家湾,建川博物馆,一个由24个防空洞打造的民间抗日博物馆。一面(yímiàn)白布大旗静静地诉说着当年(dāngnián)的故事。 这面旗的主人名叫王建堂。1937年深秋(shēnqiū),他从四川安县出发(chūfā)抗日,而一天前他还只是一名小学教员。队伍即将出发,父亲王者成(chéng)托人将一面白布大旗交给儿子(érzi)。旗面中间是一个巨大的“死”字,左方写着:“国难当头,日寇狰狞(zhēngníng)……赐旗一面,时刻随身(shēn)。伤时拭血,死后裹身。勇往直前,勿忘本分!”右方写着:“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,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。” 后来,这面“死字旗”跟随王建堂出现在了武汉(wǔhàn)会战、鄂西会战、常德(chángdé)会战、长沙会战等多个抗日战场上。 什么样(shénmeyàng)的父亲,会以“死”相赠?什么样的儿子,会带“死”出征? 北京密云“红嫂”邓玉芬先后把丈夫(zhàngfū)和5个孩子送上(sòngshàng)抗日战场。他们全部战死沙场,为国捐躯。 抗日名将范筑先在儿子抗战牺牲的第二天,又把只有20岁的女儿(nǚér)送上了战场(zhànchǎng)。 那时的(de)中国,这样的父母、这样的儿女,千千万万…… 在建川博物馆,陈列(chénliè)着印有抗日标语(biāoyǔ)的搪瓷杯、绣着“杀敌救国”的妇女头巾……器物无声,却烙印着普通人的呐喊。 2015年9月3日,9名川籍抗战老兵及英烈子女出现在胜利日阅兵的老兵方阵中。那一双双苍老的手,也曾紧握没有膛线的步枪。和他们一道接受祖国检阅和致敬(zhìjìng)的,是(shì)2个乘车(chéngchē)方队(fāngduì)近400位抗战老兵、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。 方队驶过长安街。街的北面(běimiàn),妙应寺中有一座美丽的白塔。 1937年侵华日军进入北平时,一位名叫罗德俊的(de)工匠正在(zài)维修白塔(báitǎ)。他把沦陷后的北平惨状(cǎnzhuàng)记录在一张纸条上,藏在白塔塔顶的夹缝之中:“今年重修此塔,适值中日战争……生灵涂炭,莫为此甚,枪杀奸掠,无所不至,兵民死难者,不可胜计……战事何时终了,尚不可能预料,国家兴亡(guójiāxīngwáng),难以断定……”无奈和(hé)茫然,写尽沦陷的印记。 街的南面,有一座(yīzuò)高耸石碑(shíbēi)。放飞的白鸽掠过天安门广场,8个硕大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:人民英雄永垂不朽! 指向天空的(de)纪念碑,注视着醒来的山河,更(gèng)标注着一个民族精神的海拔。 开国大典的前一天傍晚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(dìyījiè)全体会议代表来到这里,执锨铲土,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(diànjīdiǎnlǐ)。 饱受创痛的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了新生,同仇敌忾(tóngchóudíkài)的中国人民从此站(zhàn)起来了! 第二天,面对沸腾的人海,毛泽东振臂高呼:人民万岁(wànsuì)! 更(gèng)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(xiǎoshí)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(yě)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(bù)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(xíngwéi)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光伏发电让营区供电不间断 跟随记者探访军营建设新成效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